顯示具有 玩皮薩窯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玩皮薩窯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

烤蘋果


蘋果釋放出膠狀物,如麥芽糖,具有豐富的果香及高甜度。窯溫大約一百度,烤程十小時以上。溫度可再更低,烤程再拉長。

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

橘子酵母的呼吸聲



冰箱的角落裡遺落一罐前陣子做的橘子酵母液,已超過數個月,中間完全沒給糖,就隨手取出放在廚房,慣性加點糖。沒想到,數天後,我竟然聽到玻璃瓶發出吱吱聲,沒錯──是酵母復甦了。搖一搖,不斷冒出白色氣泡,並且伴隨一股黑麥的啤酒香。後來試做無花果乾麵包,果然沒讓我失望。謝謝你,充滿活力的酵母啊!

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

窯火之應用


在烤麵包前所清出的炭火有何用處呢?把炭火用小火爐或火烘收納,可以煮茶、可以煮一鍋湯,還可以除家中濕氣,更帶來「紅泥小火爐」的古典意境,真是一舉數得啊!

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

麵包的歡呼聲






剛出爐的窯烤麵包,傾耳細聽,會聽到麵包的「歡呼聲」,W說:這是熱漲冷縮的原理,歐包烤得表皮够酥脆,出爐遇冷才會有脆裂聲,這是烤麵包時相當令人期待的回饋,但並不是每次都有的喔。實在有趣!今天試做:馬鈴薯雜糧及松子雜糧麵包。

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

開窯生火












以感謝之心正式生火開窯,啟動農場火之元素。材火最好先備齊,越乾燥越容易引火,待窯內壁轉為白色就可以開始窯烤。因為是新窯,新窯禁不起大火猛燒,像新車限速一樣,要慢慢溫熱,了解個性。

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

窯面裝飾














將石片間的小木頭移除後,以水泥把縫隙補滿;同時,做窯面修飾,可以彈珠、小貝殼、小石頭鑲嵌,要在水泥乾燥前完成。這次幾乎總動員,老、中、青三代全部參與,透過同工,無形間凝聚了家族的向心力。歷經前後四個多月的施工,今日大功告成。下回,就要開窯生火了!

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

貼石塊








窯體的水泥層乾了之後,以石片沾益膠泥貼於水泥塗面上,需要特別注意的是:石片間以小木頭塊作間距。W基於審美的考量,以小石片把煙囪的基座提高,線條更顯柔和了!這煙囪彷彿是鄉村石頭屋頂的心肺,有一種家的親切感。

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

上煙囪打水泥














在蛭石層乾後,先包覆一層紙板(一般使用耐火綿,其似玻璃纖維,施工時,恐吸入故不採用)作為緩衝;再包覆一層鐵網(孔隙不宜太小),用來當水泥層的骨架,如打水泥時下的鋼筋。同步,再以磚塊鞏固底部,將煙囪安放上去。此刻,窯已具功能性。

案:感謝w文字補充及指正。